果粉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!就在昨晚,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突然发布公告,宣布对智能手机、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实施关税豁免。这意味着,此前因“关税战”传闻可能暴涨至3500美元的iPhone价格,终于稳住了!
供应链“命门”在中国,美国不得不让步
这次豁免政策的核心原因,其实藏在苹果的全球供应链里。目前,苹果超过85%的iPhone产能仍集中在中国,从屏幕、芯片到电池,几乎每个环节都依赖中国成熟的制造体系。美国若强行加征关税,不仅会让iPhone价格飙升,更可能直接打击苹果的市场竞争力——毕竟三星等对手早已在越南、印度布局生产,关税差异会让苹果陷入被动。
有趣的是,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对苹果“开绿灯”。早在2019年,特朗普政府就曾豁免过AirPods、Apple Watch等产品的关税,理由同样是“美国找不到替代供应链”。
股价暴跌2万亿,库克连夜搬出“杀手锏”
过去一周,关税传闻让科技股集体遭殃。苹果、微软等“七巨头”市值一度蒸发2.1万亿美元,iPhone 16系列渠道价更是暗涨5%。为了稳住局面,苹果紧急调派5架货机从中国和印度抢运库存,甚至被曝出加速向巴西、越南转移生产线。
但真正扭转局势的,是苹果的“钞能力”。今年2月,库克宣布未来4年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(约合3.6万亿人民币),并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。这一承诺直接戳中特朗普的“制造业回流”计划,被白宫盛赞为“美国复兴的标杆”。
iPhone 17价格稳了?背后藏着苹果的阳谋
尽管短期豁免解了燃眉之急,但苹果的长远算盘更值得玩味。从iPhone 11 Pro Max到如今的iPhone 16系列,顶配机型价格始终卡在万元门槛。这不是巧合,而是苹果的定价策略——通过维持“心理价位”稳住高端市场基本盘。
分析师指出,即便没有关税危机,苹果也不敢轻易涨价。当前手机市场厮杀激烈,华为、三星虎视眈眈,一旦iPhone 17 Pro Max突破万元大关,等于亲手把用户推向竞争对手。
美国制造梦碎?技术工人比关税更棘手
虽然特朗普大力鼓吹“让iPhone回家”,但现实很骨感。美国不仅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,工会纠纷、供应链断层更是致命伤。有内部消息称,苹果曾评估过在德州建厂的可能,结果发现成本比中国高出40%,且三年内无法实现量产。
难怪库克会说:“中国制造的效率无可替代。”这句话背后,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残酷真相——关税能加也能免,但重建一条iPhone生产线,远比签政策文件难得多。
你的下一部iPhone,会选国行还是美版?
随着关税豁免落地,iPhone 16系列渠道价已开始回落,而即将发布的iPhone 17价格也基本锁定。不过这场风波给所有人提了个醒:全球化时代,一部手机的价格早已不是企业能单独决定的事。
那么问题来了——
你会因为这次风波提前换机吗?
你觉得苹果未来真能摆脱“中国制造”吗?
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!
暂无评论内容